目錄

聰明使用PSA早期偵測攝護腺癌


 

一年一度的健康檢查又快到了,你知道有哪些必要的檢查項目嗎?五花八門的腫瘤指數如AFP、PSA、CA125、CEA、CA199...等,常常不是固定項目而要加錢才能做,你知道為什麼嗎?絕大多數的腫瘤指數,跟惡性腫瘤的相關性不高,也就是說有惡性腫瘤的人不見得指數都會上昇,指數異常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有惡性腫瘤,所以多半在醫學上都是用在已知有惡性腫瘤時才檢測,若指數呈現異常昇高,則可在治療後追蹤評估療效,若隨著治療下降,可做為追蹤是否復發的參考,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就檢查這樣的腫瘤指數,意外發現腫瘤的機會不高,反而因為偽陽性而擔驚受怕的情況層出不窮。

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以下簡稱PSA)是與攝護腺癌關聯性最高的腫瘤指數,除攝護腺外其它部位的異常都不太會造成指數異常,美國在1990年代開始廣泛使用PSA,一時之間診斷出攝護腺癌患者數量大增,新診斷的病人中初期患者的比例由剛開始的三成不到逐漸衍變為八成,同時攝護腺癌的致死率也隨之逐年下降,種種跡象都顯示PSA有潛力做為篩檢攝護腺癌的工具。可惜它畢竟是攝護腺特異抗原而非攝護腺癌特異抗原,經過多年研究,我們知道:PSA的數值高低代表切片發現攝護腺癌的機率,正常值4 ng/ml以下是二成,4﹣10 ng/ml是二成五到三成,>10 ng/ml 是三成到五成,根據這個人為定出的標準,我們建議高危險病人接受攝護腺切片,早期發現癌症。由於PSA太敏感,診斷出來的攝護腺癌含有一部份惰性癌,意即不治療也不太會進展的癌細胞,這些人反而會為治療的副作用所苦,不治療還比較好,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很好的辦法區分這類惰性癌,最嚴格的挑選機制仍有約三分之一的癌症實際上是會進展的,因此要如何審慎使用PSA是醫界一直關注的議題。

最近美國泌尿科醫學會更新關於如何早期偵測攝護腺癌的建議,根據已知現有研究報告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重點節錄如下:

  1. 大規模隨機分配長期追蹤研究顯示:55~69歲的男性每一千個人追蹤PSA十年就能減少一個人死於攝護腺癌,是最能因PSA獲益的族群,但仍不建議例行性篩檢,而是必須與泌尿科醫師討論,再依各人判斷決定是否追蹤檢測PSA。

  2. 反對40歲以下的男性篩檢PSA,因為這一族群的攝護腺癌發生率太低,沒有症狀的話,檢測PSA偽陽性高,壞處多過於好處。

  3. 至於40~55歲以及大於70歲的男性,因為不是研究所設定的對象,所以並無證據支持或反對追蹤PSA,前者攝護腺癌發生率相對較低,後者健康狀況與預期餘命較差,都應個別依家族史以及健康狀況諮詢再做出決定。

  4. 追蹤PSA 時,每兩年追蹤一次似乎比每年一次好,可以減少對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這是根據分析美國與歐洲同類型大規模隨機分配長期追蹤數萬人定期追蹤PSA與對照組的不同結果所做出的建議,歐洲實驗結果得出篩檢PSA能減少死於攝護腺癌人數且達到統計學上明確差別,但美國實驗則沒有,詳細檢討發現一般美國人平均每兩年追蹤檢測一次PSA,故實驗設計的每年追蹤PSA實際上是跟每兩年追蹤一次相比,因此得到的好處差不多,而由於追蹤時間間隔拉長,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切片及治療。

綜上所述,想必您對健康檢查是否要包含PSA更有概念,如果仍有疑問,建議您找位泌尿科醫師諮詢,聰明使用P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