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用三力抗癌,給罹癌患者的幸福方針-Part III


 

自助力 培養抗癌生命韌力

文/溫信學博士 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工師/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常務監事

我告訴我自己:「吐過之後,我就吃東西,再吐,我再吃!再吐,我還吃!只要我吃下去的比我吐的多一次,我就有營養啦!」(小米,血癌)

「痛!手術過後,傷口真痛。因為罹癌,好多原本的計畫都停止了,心痛!其實,痛久了也是會麻痺,慢慢就沒那麼痛了!夜深人靜,自己想想,還是要勇敢活下去。」(舜哥,肝癌)

「其實我一直很害怕,每次回診追蹤時在門診外面等候的時間,好煎熬,深怕等下醫師說的消息會令人擔憂。那種害怕感覺偶爾還是會莫名其妙的鑽入腦海,揮之不去!」(梅春,乳癌)

「面對、接受與放下」是許多人對罹癌病友常提及的建議,但好難、不容易。

在漫長治療與復健期間,癌友如何配合醫師醫囑,能夠較為順遂對抗疾病,再展人生新頁,是需要眾多因素促成。諸如找到適宜的醫院與醫師、獲得親友支持與鼓勵、依靠全民健保與私人保險挹助、能結交到病友與你分享療癒經驗等外在因素;相對地,內在因素也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你自己」如何看待與因應。

俗語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做任何事情,一個人只要願意朝對方向、做對事情、用對心思,事情多半能有較好結局。

什麼是自助力?簡單說,就是一股隨時能夠自我鼓勵、自我激勵去因應危機、克服困難的動力。自助力可以透過「自我對話」、「自我省思」培養,不是自然天成,也非神秘力量,而是可以透過自我鍛鍊過程打造。

自助力會讓自己擁有一股自動的因應機制,在設定目標、出現困境等時刻,成為導引力量。如同在水上航行的船隻,需要平衡器去乘風破浪。如何透過「自助力」來克服疾病,歸納以下幾點建議:

一、「以挫折經驗激發拼鬥意念」

「痛,痛得難受」是許多癌友共同心聲,手術傷口、化療及電療副作用常使肉體不適,作息混亂,想睡睡不穩、想吃吃不下。這些不愉快感受都是挫折經驗,隨著治療過程反覆發生。

曾有病友問我:「真的可以愈挫愈勇嗎?我覺得沒法生出勇氣,有快被打敗的感覺」。經驗顯示,性格與人性會影響面對挫折的反應,性格是個人過去生活經歷的磨塑表現,有人樂觀、獨立,也有人較為悲觀、依賴。

人性有堅毅時刻,也有軟弱面貌,有良善之心,也會有自私自怨之情,惟有真實面對自己,在抗癌歷程中不追求當個超人與強人,用「順勢之心」去看待,再從中培養「拼鬥意念」,拼鬥是不放棄、拼鬥是敢面對、拼鬥是將認知與行動合而為一。誠如「抗癌鬥士」,各自用正向心態努力去營造自己的生命與人生。

二、「以精神意志克服肉體痛苦」

挫折經驗能隨著時間而發展出一套因應模式,對癌友來說,抱持對未來的「希望感」十分重要,在不斷克服困境中,他會學習到因應技巧,包括如何調適心情,如何面對可能的變化,內心期盼可以再度回復正常生活。

有位二十二歲剛考上研究所的淋巴癌病友表示,重返校園繼續深造是他努力的目標,他太喜歡學習、唸書,所以治療過程雖然讓身體承受不少苦痛,但他始終執著一個念頭,每天他都會告訴自己要「保持信心、堅持到底」,展現堅強精神意志,為自己而拼,慢慢就產生一種「韌性」,好像身體的痛也沒那麼痛了!

三、「以順應自在轉化不確定感」

對生命的不確定感,容易形成心理沈重負擔,甚至會過份小心。一位肺癌病友提到:「當醫師告訴我要避免感染時,我整個人開始變得不對勁,對於生活細節都高度謹慎,會用到的物品都要消毒,甚至拒絕親友探視,怕他們帶菌感染我,最後出現了焦慮情緒,甚至恐慌恐懼。」後來有位病友開了一句玩笑話:「你乾脆把自己真空打包起來算了!怕東怕西、疑神疑鬼,這樣會自在嗎?」過度防備使得生活日益痛苦,後來癌友自我惕勵抱持「順其自然」想法,促使自己有更多正向念頭,慢慢度過化療期。

四、「以樂活信念揚棄昔日生活」

「轉換心念」對於病患來說,是一項重要課題。挫折經驗意味著成長機會,它是引導病患生命轉向更好境界的起點,一旦個人對生命抱持著希望感,內在認知模式就會產生自我調整作用,會覺察到自我所具備的能力和特質,並且會心生勇氣與毅力,找出解決困境的方法。

例如一位口腔癌病友術後下了決心,揚棄昔日不好生活習慣,屏棄檳榔,用樂活信念規劃人生下半場。

五、 「正向思考促發拼鬥動機」和「培養生命韌力」營造自助力的基礎

正向思考就是用積極、樂觀、自勉方式去看待癌病,而「生命韌力」就如同超強力的橡皮筋拉不斷,能有反彈、回復的力量,即使面對疾病侵犯、生死一線,最後總是會有再獲新生的韌性意志,因此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建立「正向思考」,培養「生命韌力」:

● 正向思考的類型

1. 自勵型的正向思考

正向思考並非是天生,必須透過適切的認知引導,理解個人所處環境與社會關係,再不斷從自我對話過程中,產生期待感與希望感,尤其能夠檢視自我優勢特長,以面對疾病的治療過程。

2. 感恩型的正向思考

存在就是有意義,活著就是有希望。眾多癌友抱持著幸運感態度,認為多活一天就是賺到,因為可以自在扮演生命角色,並且會珍視所能擁有的能力

與快樂,感恩生命中一切事物。

3. 穩定型的正向思考

個人的「心」包含了心情感受與心思意念,由於心念情感是不斷在變動狀態,如果能夠找到一個穩定的思考方向與應對模式,將能促進生命與生活的穩定,同時能自我排除負面感受,意味個人具備良好自我調適能力。

4. 轉化型的正向思考

不少癌友在生病期間經常會出現所謂的「罹癌心結」,那是一種無法理解自己命運的困惑感受與矛盾感覺,會生氣為什麼是我生病?為什麼我要接受這一切?為什麼我又復發?尤其在人際關係中如果出現「怨情」感受,例如情人提出分手、伴侶離你而去,常會陷入思考迷失。

克服之道則是「自我釋懷」,釋懷是相互體諒的表現,願意轉換思考意向去檢視所重視的事物或關係,進而對人生願意採取開放態度,重視正向思考。

● 強化生命韌力的形式

1. 透過生命危機,觸發對生死議題的關注

死亡危機能夠讓個人感受到生命存在的珍貴性,並產生出好好活的勇氣與智慧。同時透過檢視自己心靈與精神層面的健康狀態,讓自己更願意配合專業醫療人員建議,接受治療、面對副作用,這些都是為了重獲健康身心,邁向康復的歷程。

2. 心靈意志與行動表現會產生明顯激勵

除了個人意志,外部支持系統的關懷與協助,也是生命支持的重要力量。

有位接受過骨髓移植二十多歲的女性癌友說道:「信念很重要,你一定要堅定你自己所有的信心,每天要告訴自己一定會好,我很相信心想事成;要尊敬你旁邊的親人,因為你受傷,他們一定跟著你傷心,因為,身體能夠健康,是很多人救你,集合大家眾人力量才能讓你重生,所以你要愛惜自己、珍惜自己。」

當個人能夠真切認知他人的關懷,會在內心中出現回饋意念,觸發個人心靈意志的堅定性,願意做對的事情。希望很重要,活得好也很重要。抗癌之路自助是根本,懷抱正向態度,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一步一步接受治療、規律復健,重新調整生活形態。

在療癒旅程一定會有許多貴人幫助,心存感恩之情,時時激勵、鼓勵、肯定自己,相信每位癌友及家屬,一定可以活出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