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漫談肝癌


 

漫談肝癌

文/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醫師  林育佳

  肝癌每年在全世界造成超過一百萬人的死亡,是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二年台灣地區主要癌症死亡原因,惡性腫瘤造成的死亡仍蟬連所有死亡之首,而在所有惡性腫瘤造成的死亡之中,肝癌佔死亡原因中男性第一位 (22.78%),佔女性第二位 (14.94%)。

  肝癌的發生,有許多的原因,包括 (1) 感染 (B型肝炎、C型肝炎) (2) 肝硬化 (酒精、原發性膽道硬化、自體免疫性肝炎) (3) 環境因素 (黃麴毒素、煙草) (4) 新陳代謝疾病 (血色素沉著(Hemochromatosis)、第一型及第三型肝糖儲存疾病 (Type 1 and type 3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Wilson氏病 (Wilson's disease)、半乳糖血症 (galactosemia) 等等。另外,肝癌的發生和慢性肝傷害,以及病毒性肝炎有關, 尤其是B型肝炎盛行的區域如:台灣、韓國、泰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以及部分非洲國家;或C型肝炎盛行的區域如:日本、義大利等等,都會增加肝癌的發生率。相對來說,在B型或C型肝炎發生率低的區域,例如澳洲、北非,以及歐洲,肝癌的發生率就相對的降低很多。

  初期的肝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往往在晚期,或當局部症狀明顯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小的腫瘤只能靠影像檢查來偵測,所以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肝癌常見的症狀包括 : 右上腹部悶痛不適,有時會出現傳到肩膀的輻射痛;另外,肝臟邊緣可能是堅硬而不規則的,肝腫大也可能發生;而一般常見的症狀如噁心嘔吐、胃口不好、疲倦、發燒,以及體重減輕,也有可能發生。其他比較不常見的症狀包括 : 腸胃道出血、肝衰竭 (出現腹水、黃疸、肝腦病變等等)、腫瘤破裂出血...等等。

  那麼,若是出現上述症狀,或是需進一步診斷,則需安排詳細的檢查。若經由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 CT) 或核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發現肝腫瘤,再加上胎兒蛋白 (AFP) 高於500 ng/dl,幾乎可以診斷為肝癌。其他的檢查如肝臟超音波或血管攝影等也可以幫忙確定診斷。經過詳細的檢查之後,如果仍然不能確定診斷,此時就需要考慮接受經皮細針肝臟穿刺或切片的檢查,但此項檢查的風險較高,可能出現出血、感染或腫瘤破裂等併發症。

   在治療方面,分為手術切除、經導管動脈栓塞術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酒精注射、射頻腫瘤滅除術(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 RFA)、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支持性療法。手術切除肝腫瘤有可能可以治癒肝癌,五年存活率可以超過30% 以上。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是把導管放到選定血管的適當位置,由導管注入抗癌藥物或注射栓塞物質,把血管堵塞起來,藉以治療無法切除的肝腫瘤。射頻腫瘤滅除術的原理是在超音波指引或電腦斷層指引下,將治療探針(Probe)穿過皮膚,插入腫瘤組織中,然後接上電源,因而產生熱能,這些熱再經由傳導作用於腫瘤細胞,藉以將腫瘤細胞完全殺死。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對肝癌細胞的治療效果並不好,不論是單種藥物或多種藥物合併的化學治療,效果都只有約10% ~ 20%左右。

   總結來說,肝癌早期不易出現症狀,再加上國人B型和C型病毒肝炎病毒感染盛行,導致肝癌發生的危險大大增加,突顯出定期追蹤檢查的重要,尤其是B型或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更應定期接受血液及腹部超音波的檢查,才能早期偵測,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