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治療 掌握關鍵基因積極抗癌

文/台灣癌症基金會整理

肺癌有年輕化趨勢

肺癌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肺癌在2018年奪走了超過176萬條生命,更有超過200萬的肺癌患者處在死亡的威脅之下。而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8年十大癌症死因,肺癌再次位居首位,更創下死亡人數歷史新高9,388人。而肺癌在過去十幾年內,發生年齡中位數有年輕化的趨勢,男性從72歲下降至68歲,女性則是下降到65歲,且由於超過半數肺癌患者發現時已屆晚期,因此大多不建議進行手術切除,首次治療會建議以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優先。

 

肺癌的種類、檢測與治療方式

肺癌的治療又與肺癌的種類有關聯,肺癌可分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93%)和小細胞肺癌(7%),而非小細胞肺癌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佔68%。而在肺癌的診斷中,基因檢測深入解析台灣肺腺癌患者發生現象,發現台灣的肺腺癌患者又有近七成有基因突變,遠高於歐美國家。近55%的病友基因型別為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而在EGFR無突變的病友中,近10%有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變異,以及其他各罕見基因病變等肺癌因子。因此建議肺癌癌友在確診後,應同步進行ALK、ROS1(跨膜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酶)等基因篩檢,縮短檢測流程,並選用適當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在肺癌的治療方式中,除常見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外,其中標靶藥物治療更是病友們期望最高的治療方式之一。於美國FDA針對癌友與家屬的研究報告中更了解到,癌友們對於肺癌標靶藥物非常期待可兼顧延長生命與生活品質,並希望相對其他治療有較低的副作用與期待標靶藥物可延長本身的壽命。然而癌友們也對標靶藥物可能產生抗藥性後,需回到化療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的現象,讓癌友們感到焦慮與不安,也擔心將無藥可用。

 

ALK基因陽性晚期肺癌 接力治療露曙光

雖然ALK陽性肺癌使用標靶治療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是臨床上觀察,還是有超過一半的病人會在一年內會產生藥物抗藥性,且肺癌更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轉移到腦部的,特別在EGFR和ALK陽性的肺癌患者中,更高達60%會有腦轉移問題,而且ALK標靶藥物無法完全通過血腦障壁進入腦部,可能導致腦轉移,治療遇到瓶頸,而且隨著治療時間愈長,腦轉移的機率會愈高,僅能以電療方式消除轉移的腦腫瘤。

過去在第二代ALK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造成治療失效後,癌友便無後續標靶治療選項可以選用,因此僅能替換化療使用。對於癌友來說,化療的強烈副作用,會造成身心靈備受壓力,治療成效與信心大受影響。慶幸地是,隨著醫學進展,目前已研發出第三代ALK標靶藥物,且台灣於2019年下旬通過核准。根據國外研究指出,針對已使用過第二代ALK標靶藥物、或是使用兩種以上ALK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的病患,無論有沒有合併使用化療,第三代ALK標靶藥物的腫瘤反應率都將近40%,腫瘤緩解持續時間可高達近6個月。

且第三代ALK標靶藥物相較於第一代標靶藥物,更容易穿透血腦障壁,進到大腦內控制腫瘤,對腦轉移反應率超過50%,在使用兩種以上ALK標靶藥物的患者,腫瘤緩解持續時間更可長達14.5個月,為ALK陽性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治療前程嶄露曙光。

 

病友福音 健保給付ROS1基因陽性肺癌標靶藥物

而三大肺癌異常因子中的ROS1,大約有2%的肺腺癌患者被檢驗出患有ROS1基因異常,然而過去並未有ROS1標靶藥物的健保給付,患者若要使用則需自費,每個月近20萬的藥費,讓ROS1陽性肺癌患者的治療受阻,許多癌友因為經濟考量僅能選用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在2019年9月,正式通過ROS1標靶藥物的健保給付條款,每年可為ROS1陽性肺癌患者省下超過180萬藥費,為病友的一大福音!

最後仍呼籲,肺癌癌友們,若是確診罹患非小細胞肺癌,務必先進行基因檢測,了解自身是否有肺癌異常基因,遵循醫師的指示,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勇敢積極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