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郭志熙醫師:肺腺癌治療,了解驅動基因突變EGFR仍是治療第一步!

郭志熙醫師

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任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年報[1]顯示,2018年的新增肺癌有16,023人,每十萬人口的發生率為67.93人。在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中,僅次於女性乳癌、大腸癌,位居第三位。

台灣肺癌中又以肺腺癌的人數最多有10,988人,占肺癌的七成以上。尤其是女性肺癌中有88.11%,都是屬於肺腺癌。而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又是亞洲人肺腺癌裡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

若正好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確診是肺腺癌晚期有驅動基因突變EGFR,該怎麼辦?

 

 ▍治療不中斷 肺腺癌是長期戰

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任郭志熙醫師說,「肺腺癌晚期有驅動基因突變EGFR,就不是可以中斷或停止治療的病人,還好EGFR的口服標靶藥物近十幾年有突破性的發展,就算是晚期發現,在開始治療前,也都會先做腫瘤切片,透過精準的口服藥物治療,不一定需要化療,存活率會比較好,也由於新藥的研究曠日廢時,藥費相對昂貴。所幸,健保也陸續提供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標靶藥物的一線治療。只是疫情期間,各大醫院的醫療量能,多少都有降載,不管住院或陪病家屬,在住院前,都要配合先做新冠肺炎的快篩、PCR檢查,要有耐心接受院方的安排。」

而EGFR常見的Exon19突變及Exon21的L858R突變,約占了九成之多。沒有腦轉移的Exon19突變,健保三代藥物,都有給付。有腦轉移,則是給付第一代、第二代藥物。Exon21的L858R突變,健保目前都只給付給第一、第二代藥物,有沒有腦轉移都一樣。如果再出現抗藥性,且經重新切片証實有T790M突變,健保會再第二線給付第三代藥物,有效可以吃好幾年。

至於,臨床上要使用哪一代藥物,主要會視病人的體力來考慮藥效及耐受性。以Exon21的L858R突變為例,第二代藥物的表現不錯。有強的抑制效果,對患者的整體存活數據有不錯的優勢,但也會帶來稍微多的副作用。

 

 ▊醫藥研發不斷進化 三代標靶藥物延續更多癌友生命

有一位40多歲的女性,因有咳嗽困擾,走路時會喘,就醫才發現兩側的肺葉的肺癌有如滿天星,並且有腦轉移的病兆。做肺部的腫瘤切片,確診是EGFR中Exon21的L858R突變,開始服用第二代標靶藥,肺的腫瘤消了三成,一個月後消了七八成,呼吸的症狀改善很多,腦轉移也得到控制。因本身有商業保險,為了達到更好的控制,又再加上血管抑制劑的雙標靶治療。目前健康狀況穩定,能如常生活。

郭主任說,「肺腺癌常見於不吸菸的女性。對於一診斷就是肺癌晚期,常常會震驚到無法接受。以往若使用毒性高的化療,一打下去體力差很多,開始臥床、體力一路往下滑很快就走了。但現在已經走入標靶的新時代。以目前的治療來說,就算晚發現、腫瘤範圍比較大,也不等於就是末期,只要能精準治療,確診好幾年都持續在吃藥的案例並不少見,在疫情期間也都能在家持續接受口服治療,不至於會中斷。」

「以第二代新藥來說,甲溝炎、皮膚起疹子、拉肚子的副作用,確實會稍微多一點點,等身體適應後會稍微改善。我們會在療效跟副作用間求取平衡。假設有比較困擾的副作用,不用太堅持,也可以降劑量,不見得會影響效果。畢竟沒有生活品質,治療也不太有意義。一旦出現抗藥性,一定要重新檢驗,考慮腫瘤再切片或是以抽血輔助診斷,再來安排後續的接棒治療,延續生命。」



[1] 2018年癌症登記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