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癌症-國人健康的警號

肥胖與癌症-國人健康的警號

賴基銘 

      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不一定會造成肥胖,而肥胖者也不一定與攝取過多脂肪有關,但二者的關係,還是相當密切。依據台灣最大的健診機構-每年約有八萬人次的受檢者的資料,雖然受檢者的年齡約85%在青、中年(青壯年為19至44歲,佔57.2%,中年為45-64歲,佔28.3%),且其中男性47%而女性53%,與台灣一般人口比率有差異,但其統計資料仍值得參考。依該機構86年的年度報告,體重超過者,包括輕度肥胖(指身體質量指數BMI>25)或肥胖(BMI>27),則男性輕度肥胖佔受檢者16.7%,肥胖者佔13.7%,女性輕度肥胖佔受檢者19%,肥胖者佔11.6%,顯示男、女性約各有30%是體重不正常的。輕度肥胖者在血脂肪、脂肪肝及體脂肪率的異常依序約有48%,50%及85%,而肥胖者在這方面異常的比率有57%,75%及92%。很明顯地,體重過重和脂肪的攝取是有一定比率的相關性。

      依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1960-1972年所作的調查,肥胖者會增加子宮頸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直腸癌、腎癌及乳癌,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又依據最近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s for Cancer Research)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ord Cancer Research Fund)所支持的全球癌症調查,肥胖和膽曩癌最有關,體重過重(High Body Mass)和大腸直腸癌、停經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都明顯地相關。因此,除了減少脂肪的攝取以外,控制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體重必需從降低每天的總熱量(主要來自脂肝及醣類)、減低蛋白質的攝取(主要來自肉類)及增加熱量的消耗(多運動)來著手體重過重及缺乏運動,已經知道和其他非癌症息息相關,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尿酸過高等。

       最近醫學研究已經指出,控制脂肪與蛋白質的攝取,可以大大減少內源性致癌物(endogenous carcinogens)的產生,例如:過多脂肪攝取會增加類固醇、荷爾蒙的產生,如動情激素(estrogen)、雄性激素(androgen),這些和乳癌、子宮內膜癌及攝護腺癌都有密切的關係。以乳癌為例,肥胖及過多脂肪攝取會增加乳房的脂肪組織及動情激素受體,因此在誘導乳癌的機率上,會大大增加。此外,過多脂肪攝取會增加腸道內膽酸(bile acid)的分泌,膽酸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形成催化腫瘤成長的代謝物,加速大腸直腸癌的形成。內源性致癌物也可來自飲食中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被消化成胺基酸,在腸道經細菌的催化後,也會產生致癌性的物質(N-nitrosamines)及催化腫瘤成長的物質。

      經過醃漬、煙燻、燒烤的蛋白質(含防腐劑及變性的蛋白質)本身就含有不少致癌物,譬如煙燻時,食物附有碳所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焦油及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或燒烤過程中因油滴被碳火蒸發所產生的淡藍色煙霧,均含有類似的致癌化合物,其粒子易附著在食物上。因此,減少肉類及燒烤物的攝取在癌症預防上也是不可漠視的。 

國人肥胖比率及其與血脂肪

脂肪肝及體脂肪率之相關性

輕度肥胖(Overweight)     肥胖(Obesity)

*BMI > 25              *BMI > 27

男性:女性         16.74%:19.01%        13.70%:11.58% 

血脂肪異常比率     48.1%                         57.0%           

有脂肝之比率       50.0%                         75.2%

體脂肪率偏高       85.2%                         92.9%                           

*BMI(Body Mass Index): 體重指標,正常BMI為22
(本資料節錄自美兆診所86年健康簡查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