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血尿或摸到腰部有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找上門

腰痛、血尿或摸到腰部有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找上門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好發於60-70歲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台灣地區每十萬人中約有10至12人罹患此病,發生率雖然不高,但由於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容易被忽略,在過去,病患出現症狀求診時通常已是末期。不過,近年來腎細胞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探究原因可能與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讓難以發現的腎細胞癌無所遁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癒後遠比以前好得多。此外,標靶藥物的出現也帶給病人新生的希望。

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部主任表示,腎細胞癌是發生於腎皮質的腫瘤,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有任何病變不易被發現,加上腎細胞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更增加早期發現的難度,當然超音波是早期診斷的工具,若能定期檢查,就能早期 診斷出來。但是若等到出現腎臟疼痛、腫塊以及血尿到院求診時,幾乎都已經是晚期。由於腎細胞癌對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過去僅能以免疫療法做為治療的唯一選擇,但效果始終有限。近幾年發展出的標靶藥物,大幅降低腎細胞癌的死亡率,給醫界打了一劑強心針;目前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主要針對轉移性亮細胞型腎癌患者,這類藥物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包含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另一類則是阻斷腫瘤細胞訊息傳遞,讓腫瘤細胞無法長大與擴散,這類型的藥物對於非亮細胞的腎細胞癌特別有效,包含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錠(Afinitor)兩種藥物。

黃部主任進一步說明,腎細胞癌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腫瘤範圍仍位於皮質內者,第二期則為侵犯到皮質外周,此兩期的病患皆屬於早期,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若能完整將腫瘤切除,癒後良好,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即可;當癌細胞侵犯到周邊大血管、腎靜脈、下腔靜脈及淋巴結時是第三期,若再加上任何器官的轉移,則歸類至第四期,這兩期屬於晚期,在治療的方式上,針對僅有少數部位轉移的病人,仍可進行多部位開刀將腫瘤一一摘除,術後輔以標靶治療;倘若癌細胞已經侵犯擴散至多重器官時,通常就不建議進行手術,除非病人出現疼痛、出血等狀況時,才會考慮將侵犯部位切除,減輕病人痛苦,否則幾乎都是服用標靶藥物控制腫瘤的生長與擴散。

目前健保給付的第一線藥物為紓癌特(Sutent),服用後可能出現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不適等副作用,通常是服藥四周後停藥兩週休息的方式進行療程,若腫瘤明顯縮小,則表示藥物有效,可持續用藥,若腫瘤並無縮小,則需評估是否要轉成第二線的藥物。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最新報告,病患在服用紓癌特後,若出現高血壓、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症狀,表示病患治療成效較佳。另外,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中有一部份是屬於預後較差的一群,這類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特癌適(Torisel),已有研究指出,此藥物使用在預後較差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身上,有明顯的療效,而且特癌適於今年元旦起,健保開始給付在高危險群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治療,為此病患每月可節省將近13萬元的醫療費用,讓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得以紓緩。

黃部主任叮嚀,腎細胞癌的發生率或許不高,但不能因此輕忽這種疾病可能帶來的威脅,定期的健康檢查並且輔助影像學是唯一能早期發現的管道。此外,若有出現任何的腰部疼痛、血尿甚至是摸到腫塊,都應盡早到院接受醫師檢查,才能徹底遠離腎細胞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