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之預防與治療

口腔癌之預防與治療

文/台大口腔顎面外枓李正/郭英雄 教授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地區癌症死亡統計中,口腔癌以10 . 34%的成長高居所有癌症之首,因為口腔癌而死亡者共有1298人,為男性癌症死亡之第五位,而發生率則為所有癌症的第四位。這些都顯示如何有效地治療及預防口腔癌的發生,實為一件刻不容緩的課題。

口腔癌的治療

  口腔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據臨床診斷的分期來決定,口腔癌可分做四期:

第一期為病灶直徑小於2公分,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第二期為病灶大小介於2至4公分,亦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第三期為病灶大於四公分,尚未侵犯附近其它器官,亦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或病灶不論大小,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三公分的腫大淋巴結。
第四期為病灶大於四公分且有周圍組織深部的侵犯;或不論原發腫瘤大小,但有對側或兩側頸部轉移或單側頸淋巴結大於3公分等;或不論原發腫瘤及頸部的情況,但有遠處器官轉移等。

  現代醫學對於口腔癌的治療有三種方法:單獨或合併採取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依癌症分期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原位癌病例一般只做病變處切除(以病灶周圍再加2公分左右的安全距離)。第一期病例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上頸部淋巴結切除。第二期病例做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第三期病例則做廣泛病變處切除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第四期採取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切除範圍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

  至於放射治療可用於不同大小的口腔癌,對於第一期及第二期小的侷限性腫瘤,單獨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都是一有效療法,治療率很高。但對於第三及第四等晚期的病人,則可能須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二粒以上)、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須行手術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時須要利用面具及模具或其他輔助固定病人頭頸部,製作鉛塊及驗證片,以確保治療效果並儘量減少對周遭正常口腔組織的傷害。病患在行放射治療前要先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在照射範圍內如有厲害的牙周病或蛀牙,則在治療前要先治療或拔牙,拔牙後要等1-2星期,齒槽傷口癒合良好後才可開始放射治療。手術後須長期的使用氟膠及牙托並注意口腔衛生,使牙齒保持健康。

  單獨使用化學藥物治療並無法治癒口腔癌症。針對口腔癌化學治療之主要提供以下功能,第一、放射合併化學治療用於晚期、再發性、全身性轉移導致無法手術或手術失敗患者,可增加局部控制率、顯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或提供暫時緩解、延長生命及提高生活品質的效果;第二、較晚期之病例用於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後的引導性或輔助療法,可以減少部分遠處器官轉移的機會。由於化學治療並無法治癒口腔癌,僅能暫時減緩癌症細胞生長的數目及速度;相反的,由於在使用期問常會造成患者不適及抵抗力減低等全身性後遺症,反而造成後續治療的困擾,因此目前只能做到延長生命或扮演輔助性治療的角色。

  以上提到的是佔口腔癌中絕大多數的鱗狀細胞癌的治療方式,另有部分口腔癌在病理組織分類上屬於疣狀癌,其臨床特性較不易侵犯深部組織且較少頸部淋巴結轉移,處置以手術局部切除為主,常不須頸部處置,亦不須合併放射線或化學治療,癒後也很好,因此治療前的區別診斷非常的重要。

手術後的重建

  提到口腔癌的手術治療就不能不提到手術後的口腔顏面重建。近幾年來以手術切除口腔癌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將腫瘤廣泛的切除,可以提高存活率,特別是第三、四期的舌癌或口底癌,我們會將病變組織連同口底、部份顎骨及頸部淋巴結廓清術之組織一體取下,以達除惡務盡的效果;而第三、四期之頰黏膜癌若影響到頰肌甚至頰部皮膚時,有時亦須做整個臉頰的切除。許多的患者常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這樣大範圍的切除會造成顏面外觀或功能上的缺陷,應如何修補?事實上這些腫瘤切除手術方法的進展,須歸因於重建手術方法的進步,特別是顯微重建技術的發展,使得醫師在切除腫瘤時無後顧之憂。口腔癌術後缺損重建的方法,包括單層、雙層及三層重建法。單層重建法是指缺損只限於口腔黏膜,臉部表面皮膚層仍完整,黏膜缺損較小者可直接縫合;較大的缺損由於張力較大,可以自體皮膚、人工皮膚、頰脂墊瓣或局部皮瓣修補,若勉強直接縫合,常會造成術後開口困難。對於晚期病例,特別是頰癌或牙齦癌之癌細胞常會向深部侵犯,以致影響到顏面肌肉層與臉頰的皮膚,此時根除手術必須包含臉頰與口腔穿透性之全層切除,重建時必須包括黏膜層與皮膚之雙層重建。雙層重建法包括採用同時帶有肌肉及皮膚層的遠處或游離皮瓣修補缺損· 遠處皮瓣包括胸大肌、前額、胸鎖乳突肌、頸闊肌、顳肌、背闊肌、斜方肌等;其中以胸大肌肌皮瓣使用最廣。近幾年來以顯微手術接通動靜脈血流而施行之游離皮瓣轉移,成為重建時的最佳利器,包括厚度較薄之前臂橈皮瓣、足背皮瓣,厚度較厚之前外側大腿皮瓣等。若口腔癌緊鄰上下顎骨時,根除手術亦須包括顎骨之部份切除,若不重建顎骨常易導致顏面變形與咬合不正,此時顎骨缺損可以鈦金屬骨板暫時重建或以自體游離骨移植、或以游離皮瓣攜帶骨頭(如腸骨、腓骨)與軟組織缺損同時做三層永久重建法。

口腔癌的預防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單一的因素會導致口腔癌的產生,但許多研究顯示多重因素會提高口腔癌之發生率,其中環境因素(外來致癌物質的慢性機械與化學性刺激)在口腔癌的生成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慢性刺激形式有許多種,包括嚼檳榔、抽菸、喝酒、梅毒、陽光照射、營養缺乏、放射線治療、不良口腔衛生及補綴物等可能原因。至於預防的方法,則以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慣最為重要。以下提供幾點於日常生活中預防口腔癌發生的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1) 每半年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
(2) 口腔內黏膜或頸部發現有任何腫塊、口腔內黏膜顏色變化或燒灼感、超過兩星期未癒合的潰瘍、有張口困難等現象時應該找醫師檢查。
(3) 減少菸、酒、檳榔等長期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質。
(4) 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營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避免長期食用高熱或刺激性的食物。
(5) 有尖銳邊緣之牙齒或假牙會對口腔組織造成摩擦,形成慢性刺激,應請牙醫治療。
(6) 避免長期強烈的陽光曝曬。
(7) 經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此外,已罹患口腔癌的病人容易發生第二個原發口腔腫瘤,且一般癒後狀況不好,目前有研究顯示,使用維他命A酸可能會降低頭頸部癌病患出現第二原發腫瘤的比率,預防口腔癌的再發。

  其實口腔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不願以理性及科學的態度來接受西醫的檢查及治療。以目前的技術而言,不論西方先進國家或台灣,治癒口腔癌的病例比比皆是,只要能把握以下重要的三原則一一事先預防、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相信即能遠離口腔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