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成因

子宮頸癌成因

                                                      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屠乃方

一、女性子宮的構造

     子宮在骨盆腔的中央,有一點像梨子的形狀。通常婦女的子宮是往腹部的方向彎曲,但也有部份婦女的子宮是向背部的方向彎曲,這就是所謂的子宮後屈。

      子宮是個壁厚、中空的肌肉器官,上端寬大的部分稱為子宮底,中間稱為子宮體,下端突出於陰道的部份稱為子宮頸。若從陰道看進去,子宮頸是個圓圓的突出物,中間有個開口。在子宮的兩側,子宮底與子宮體交界的地方,輸卵管在這裡與子宮相連。

      子宮分成三層,由外而內分別是漿膜、肌肉層、及內膜。漿膜是薄薄的腹膜,肌肉層則是厚厚的平滑肌肉,而內膜包圍著子宮腔,受精卵在這裡著床。如果沒有受孕,定期剝落的子宮內膜所引起的出血,就是月經。
子宮兩側各有一條輸卵管,往外向腹腔延伸,開口朝向卵巢,長度約為七到十二公分,是個中空的管狀構造。卵巢也是位於子宮的兩側,左右各有一個,從外觀看起來,是一個淡灰色的實體,形狀有一點不規則。卵巢有兩個很大的功能,就是排卵與分泌賀爾蒙。卵巢所分泌的女性賀爾蒙,就是廣為人知的雌激素和黃體素。

二、子宮頸癌成因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子宮頸癌一直是台灣地區女性生殖道最好發的一種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發生時,先會出現子宮頸癌的前期病變,叫做子宮頸上皮內贅瘤。也就是說子宮頸上皮內贅瘤是子宮頸癌的前身,所以子宮頸癌的成因就是引起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元兇。

    人類乳突病毒正是引起子宮頸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超過一百型的人類乳突病毒中,有些是屬於高危險致癌型的病毒,有些是屬於低危險型病毒。一般而言,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是屬於高危險致癌型的病毒,例如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的病毒。

    當受到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後,子宮頸的上皮細胞會因為病毒基因的作用而慢慢的出現病變,也就是形成了子宮頸上皮內贅瘤。依據病變的程度,可分為第1級、第2級、第3級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1級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歸類為低度麟狀上皮內病變,第2級和第3級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歸類為高度麟狀上皮內病變。高度病變進一步的惡化發展,就變成了子宮頸癌。

   除了這些高危險致癌型的人類乳突病毒確實是引起子宮頸癌的危險因素之外,另外還有一些因素也和子宮頸癌有關。這些因素包括有多個的性伴侶、初次性交的年齡比較早、初經年齡與初次性交年齡兩者的間隔比較短、抽菸、以及和有子宮頸癌伴侶的男性發生性關係等。當然具有這些危險因素的女性並不代表一定就會得到子宮頸癌,而且即使是發生了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後也有可能恢復成正常。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婦女確實是屬於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絕對是有必要做定期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