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胃癌

方富民主任校閱

胃位於人體左上腹腔內,屬於上消化道系統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在處理我們攝入食物中的營養份,並幫忙排空。從胃的任何一處發生癌變,長出來惡性細胞的腫瘤都可稱之為「胃的惡性腫瘤」,其中包括胃腺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

不過,由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腺癌佔了絕大多數,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一般所指的胃癌常代表著胃腺癌。胃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五,好發於年齡50~70歲。

一般而言,一旦罹患胃癌卻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的話,癌細胞可能會透過不同方式散佈出去。它可能直接會穿過胃壁,侵犯鄰近的器官;也可能會經由血流或淋巴系統擴散至其它遠處的器官。雖然同樣罹患胃癌,但因癌細胞生長、蔓延的速率也會因個人差異或因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有接受治療者,平均存活時間都勝過於未接受治療的病人。

胃癌的危險因子
任何會導致罹患胃癌風險增加的因子,稱之為胃癌的危險因子包含以下:

  1. 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與胃腺癌的產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暴露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會增加得到胃癌的機會,所以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需儘早加以治療,而幽門螺旋桿菌之呼氣檢測是侵襲性較低的一種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方式。
  2. 老化:胃癌在50歲之後急速增加,年紀的變化扮演相當角色,研究指出或許與萎縮性胃炎在老年人發生率較高有關。
  3. 性別:已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4. 抽煙、喝酒:容易促進胃癌的發生。
  5. 不健康的食物:常吃高鹽、煙燻、醃漬的食物如醬菜鹹魚等鹽漬物,或燒烤類食物等,以及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防腐劑的加工食品,胃癌的發生率較高。健康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對胃有保護作用,可減少胃癌的發生率。
  6. 慢性萎縮性胃炎與黏膜腸上皮化生:萎縮性胃炎其胃酸分泌較低,胃黏膜也易形成腸上皮化生,胃癌的機會增加。
  7. 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是指因為胃無法生產一種物質,使得維他命 B12吸收發生問題,缺乏導致的結果。這些人有1至12%會發生胃癌。
  8. 癌症家族症候群: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除發生直腸大腸癌的機會較大外,產生胃癌的機率亦較高。
  9. 胃息肉:息肉是小的瘤或黏膜長出香菇狀的贅物,絕大多數的胃息肉都不會有惡性病變,但是若胃腺性息肉大於2公分以上,其中30-40%會有惡性變化。
  10. 遺傳:胃癌的家庭歷史,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則其它人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3倍。

胃癌的症狀

癌症早期幾乎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極易被忽略掉。雖然胃癌早期大多數的病人不會有症狀,但若有不適時,常見的臨床症狀即一般人所謂的消化不良,肚子不大舒服或是上腹部脹痛不適,伴有輕微的噁心、反胃、胃口不好、胃灼熱感、腹脹、打嗝、食慾不振、胃口改變、全身倦怠無力或者是下痢等等。其中上腹痛為主要症狀,約82-90%會有如此的症狀,其餘情形約占50-60%左右。較嚴重則會有消化道出血、解黑便,時間久了後導致貧血,也有些人會發生體重減輕。

至於已變成進行型,或較晚期的胃癌病人,雖然也有可能只有一些模糊症狀,如上腹不適、胃口較差、吞嚥困難等,但大多數都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如胃痛、嘔吐、體重下降等。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生腫瘤併發潰瘍而出血,此時會有嘔血、解黑色大便或血便的現象,嚴重者會有頭昏、暈倒、甚至休克的情形。癌細胞散佈到腹腔時會產生腹水,癌細胞轉移到肝臟時會產生黃疸,腫瘤有時也會在局部生長到很大,從體外就摸到上腹部的腫塊,有時會先轉移到左鎖骨附近的淋巴結,或是轉移到卵巢。

另外,胃癌所發生的位置也有可能影響到症狀的出現,如腫瘤長在胃的入口賁門處,至較容易有堵塞的感覺,嚴重時會造成吞嚥困難。若是生長幽門處也就是胃出口,則常有飽脹感,食物不易通過,常會有胃酸逆流或嘔吐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

胃癌的檢查與確定診斷

除了腫瘤常規性的身體理學檢查、抽血血液檢查、生化檢查、糞便潛血檢查之外,胃癌的檢查方式可分大概分為以下幾類

1. 內視鏡類:

內視鏡由於能立即觀察到體腔內部,內視鏡術隨即被廣為使用,對一些胃部的病變的觀察也能愈來愈仔細。

傳統上消化道內視鏡(傳統胃鏡):
一般我們接受傳統式的內視鏡檢查,是利用一條長長的裡面含有光纖的黑色管子,這條管子一端連接到能製造出光源的機器,能將光源經由光纖傳送到管子的另一端。檢查時,將管子插入所要檢查的器官內,從光纖傳送來的冷光可以將器官內部照亮,然後利用管子內的光纖將影像訊號很清晰地傳送回顯示機器進行錄影紀錄,就可以如同收看電視一般的看到器官內部情況。然後由醫師靈活地操控內視鏡管子的方向到所要看的地方,就可以很仔細的檢視器官內部的所有地方。傳統胃鏡的管子內還可配備充水、夾子等設備,可以讓醫師藉此進行組織切片或治療之用。

傳統內視鏡在有經驗的胃腸科專科醫師的操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醫師所要看的地方。例如傳統上消化道內視鏡就可以看到食道、胃、十二指腸這些部位的發炎、潰瘍、癌症等病灶。傳統的胃鏡不但可以用來診斷疾病,也可以用來進行治療如潰瘍出血的止血,甚至誤食異物,都可以利用傳統胃鏡將之取出。食道狹窄造成吞嚥困難,也可以用胃鏡以氣球擴張術加以治療。

經鼻胃鏡:
這種新型的檢查的主要優點是因為避開了咽喉反射區,所以疼痛作嘔的感覺比起傳統胃鏡可以減少許多。也正因為病人感覺比較輕鬆,能讓醫師把整個檢查進行得比較順利,同時,在往後的定期追蹤時,病人對接受同樣檢查的意願也較高,同時讓醫生能有效率的執行檢查以提高對病情診斷的準確度。但是,這種檢查項目仍偶發會有的意外狀況發生,最常見的是鼻子流血,最常發生在鼻中隔薄區和鼻中骨的部位。

膠囊內視鏡(目前無法用來確定診斷胃癌)
膠囊內視鏡大約等於一個膠囊大小,內含前端攝影機,無線影像感應傳輸器和電池。當吞服下膠囊內視鏡,經過腸胃消化系統會不斷地拍攝胃腸道的影像,並將所有影像資料傳送至身上類似隨身聽大小的無線傳輸接受器。檢查結束後將接受器交給醫師,並把數萬張自動拍攝的影像在電腦中還原成影片,供醫師檢視判讀。最後膠囊內視鏡會與糞便一同排出。它的優點是檢查方法簡單、無痛、低侵入性、如同吞服藥丸,檢查過程方便易施行,受檢者可以自由活動不受限制,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完全無法控制拍攝的時間與位置,一旦進入體內,膠囊內視鏡就如同斷線的風箏般無法人工操縱。

2. 放射線檢查類:

上消化道攝影:
上消化道攝影是喝入鋇劑再照X光,醫師再從透視X光影像上觀察病灶來診斷。檢查時喝入鋇劑後,讓病人變換不同的位置與透視角度,加上利用空氣的對比,可將消化道的輪廓與黏膜變化呈現出來,這時就可據以判斷胃裡的病灶。若是發現有腫瘤,或是潰瘍邊緣不規則、圍皺襞突然中止、變小或融合成杵狀就都要考慮是否是胃癌。此外胃壁在透視時發現僵硬、蠕動不規則、失去擴張性也要特別注意。

電腦斷層掃描:
電腦斷層掃描於1972年由英國工程師Hounsfield等人發明問市以來,可說是醫學造影系統的一大革新。電腦斷層掃描的基本原理為X光管射出X光射束,穿透受檢體如人體因組織密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之衰減,剩餘的X光為位於對側之偵測器所偵測;經過X光對受檢體某一切面做360度照射掃描後,電腦利用從偵測器所測量到的數據資料,加以計算重建出該橫截面的組織特性影像,讓醫師可以藉此電腦斷層影像透視人體內的腫瘤病灶與鄰近器官,以及是否有淋巴結腫大轉移的情形。

胃癌的確定診斷與切片生檢:

用來檢查上消化系統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上消化道鋇劑攝影與上消化道內視鏡。對於懷疑有胃部惡性病變時,後者更為重要,因為也唯有透過內視鏡檢查,才能直接取得組織之切片,下最確切的診斷。其他常用來檢查上消化道的工具還包括腹部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等。通常這些檢查的目的是檢查已發現病灶的病患,用來幫助評估惡性病灶蔓延的程度、有無侵犯到鄰近組織、是否有遠處轉移的跡象,做為癌症分期或手術治療可能性評估之用,而非用來作為第一線的篩檢。

總之,胃癌確切的診斷是依靠病理切片,切片生檢的取得主要是經由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當診斷確定時,近一步利用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掃描、骨骼掃描等來評估疾病的嚴重度與期別,決定治療方式。

胃癌的分期:

胃癌的分期是以原發腫瘤侵犯的深度,淋巴結轉移的數目和是否有遠處轉移,作為判斷的基準,除第零期的原位癌外,總共分為I-IV期。依照早期與晚期不同的期別,各有不同的建議治療方式。原則上,較早期的胃癌以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為主,較晚期的胃癌往往需於手術後加上輔助的化學放射治療,更晚期不適合手術的胃癌只好選擇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

胃癌的基本治療方法是以外科手術為主,胃切除手術依切除範圍可分為全胃切除術與部份胃切除術,目的是希望達到根治性的療效,所以進行手術時,一些周邊的器官組織也必須一併切除,包括局部的淋巴結、受侵犯的部分食道以及一些腹內的網膜等等。將腫瘤及其周圍組織及淋巴腺切除,是早期可切除的胃癌達到根治之唯一方法。假如是一至三期的病人,若無其他重大問題不能夠接受手術,都應接受外科處置。倘若能切除乾淨,達到所謂治癒性的手術,存活率還算不錯,尤其是早期胃癌,五年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如無法完全將腫瘤切除,治療目標則希望解決因癌細胞存在引起的症狀與合併症,例如在無法將病灶切除乾淨的胃癌,進行手術的目的便是在減少因胃癌病灶潰爛引起的出血,或是解決腫瘤引起的消化道阻塞。此時治療的目的則在於使腫瘤變小,減緩腫瘤生長速度,降低其蔓延的速度,藉以延長生命。通常這類手術治療方式只能減輕胃癌的症狀,但無法根治癌症。另外也有使用手術放置支架或用雷射治療腫瘤引起的消化道阻塞。

化學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在胃癌一般作為外科手術治療的輔助療法,例如在一些接受手術的病人,給予術後化學治療可有預防腫瘤復發的功效,提高手術後之存活率。但在某些情況的胃癌患者,化學療法仍可能做為胃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例如在已有轉移,無法完全將腫瘤切除的病患,或是第四期的患者,仍可藉著給予化學抗癌藥物來延長存活時間。

化學療法的副作用決定於抗癌藥劑本身的藥理作用,給予的藥量、方式和時間長短。大致上以消化道的症狀最為常見,包含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失去食慾、口腔潰瘍等等。也可能會有掉髮或疲憊感。比較嚴重副作用有貧血、白血球下降、細菌感染、敗血症、內分泌失調等等。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使用高能放射線(X光)來殺死癌細胞(如下圖所示的體積式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傳統上放射線治療並非胃癌治療的主力,屬於輔助療法。通常用在手術前或手術後,利用放射線照射腫瘤可能生長區域,殺除看不見、無法切除或是殘留的癌細胞,以達到局部控制之目的。目前放射治療常合併化學治療一起使用,以增加療效。放射治療有時也可以用在減輕一些胃癌導致的臨床症狀,例如疼痛、出血,和腫瘤引起的消化道阻塞等。

和其他破壞性的治療一樣,放射線本身具有明顯的副作用,尤其對細胞轉換率較快的組織影響較大,特別是腸胃道黏膜表皮即屬此類,因此在接受放射治療時病患常會有噁心、腹瀉、腸胃不適等症狀,但過些時日這些症狀通常會自動消失,若是合併使用化學治療時,這些副作用也會變得更明顯。因此,為了增加放射治療對腫瘤的控制,同時降低由於照射到圍繞腫瘤鄰近之正常組織所引起傷害,現代的放射治療透過強度調控與影像導引的技術,來確保由放射治療計劃所產生的高梯度放射劑量能集中在病患身上欲照射的正確位置上(如下圖所示的電腦斷層影像立體顯示技術與醫學擴增實境顯示技術來呈現放射治療劑量集中在人體內之胃癌術後癌細胞可能殘留或生長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