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與他「同在」 陪伴生命的幽谷


 

走在生命幽谷,癌症病患常常反覆經歷身體上的不適、伴隨心理上的痛苦,日復一日身心俱疲。而如何停止目前的痛苦、如何重獲對人生的控制感,常變得遙遠而無望,「自殺」就這麼悄然成為脫離苦海的選項之一:從「憂鬱情緒」的產生,到「自殺意念」的萌芽,演變成「自殺行為」的出現。自殺在這一道道無解的生命難題中,推波助瀾地發生了。

幽谷伴行:及時辨識自殺意念

癌症病患自殺的因素主要有四項:(1)經濟負擔沈重,不願拖垮全家、(2)心理痛苦指數高,不如早點解脫、(3)生活品質下降、與理想人生頓生落差、(4)認為癌症是絕症,絕望感強烈。在一種或多方壓力的突然來襲下,癌症病友最先陷入的情緒是「憂鬱」;而在自殺防治中,憂鬱情緒是非常重要的警訊。「憂鬱者未必會自殺,但自殺者多半憂鬱」,在自殺最後的瞬間,沮喪和無望感,常是自殺者關鍵的心情。如果發覺病友開始出現以下幾個特徵: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對原本有興趣的人事物失去熱情,出現行為倦怠、動作遲緩、注意力下降、猶豫不決、負面思考、失眠或嗜睡、體重驟減或遽增等,皆可能是因為他正陷入在憂鬱情緒的漩渦之中;而一個人在憂鬱狀態中,常會感受到生活一團亂、心情墜入到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自覺無法掌控事件與自己(失控感),自覺孤獨與不被重視(缺乏支持系統);此時,透過主動詢問、關懷、了解與澄清,提供病友情緒宣洩的管道,提高被支持、被理解的力量,是自殺防治中相當好的保護因子。

而根據統計分析,自殺前有45%的人,清楚地表達了自殺的意念(suicidal thoughts),有80%的人,自殺前會留下警訊,10%甚至會向家人或專業單位求助。由此可知,自殺行為本身是「漸進的歷程」,由「意念」到「行動」前,自殺者會發出許多的訊息,可從與當事人的生活互動中發覺。認真嚴肅地看待這些警訊,懂得如何在「關鍵時刻」辨識危機程度,協助病患度過危機、提升生活適應能力,遠比責難自殺意念或行為本身來得更為有效。辨識病友的自殺意念,可由以下三方面的訊息得知:

1. 口語訊息:

(1) 語言訊息:

  • 病友對自身身體不適的主訴增加。
  • 病友說話突然變慢、甚至不愛與人溝通。
  • 言談、信件、文章、日記中出現自殺的內容。
  • 無故與人道別或道歉。
  • 和他人交代事情。

(2) 非語言訊息:

  • 表情上:愁眉苦臉、眉頭深鎖、失神、垂頭喪氣。
  • 情緒上:持續性的憂鬱、悲傷、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 情緒突然由悲傷轉好、或轉為高昂。
  • 感覺上:無望感,如常說出「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什麼好做了」;無價值感:「沒有人會在乎」、「沒有我會更好」等過度的罪惡感和羞恥感。
  • 行為上:突然的酗酒、藥物濫用、無法專心、魯莽、出現攻擊行為等。
  • 人格上的改變:突然變得人際退縮、冷漠,或是突然話多、外向。
  • 生活習慣上:變得失眠或嗜睡、有時很早就醒來;飲食習慣上突然沒有胃口或吃得過量;對於交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愛好突然失去興趣。

2. 行為訊息:行為遲緩、退縮、或人際衝突、活動力下降、提不起勁等。

  • 預立遺囑、交代後事、事先分配遺產。
  • 將心愛的東西分送他人。
  • 還債。
  • 買藥,突然增加酒精、或藥物的濫用。

3. 環境訊息:

  • 癌友生活中,足夠的人際支持是重要的「安全因子」,而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如:驟失親人、主要照顧者、摯友、寵物等,常伴隨重大事故發生,如:復發、失業、財務困難等。
  • 新環境適應不良,並因此失去信心,如:住院、搬家、移民等。

支持的力量:與他「同在」

當一個人深陷困境,萌生自殺意念時,及時的關懷與陪伴,可減少其無望感和孤獨感,可使其感受到愛與被愛,覺得被重視與被接納,能重新看待困境與自己,重拾對人生的掌握感;但一般人害怕與當事人談論「自殺」,認為會加深對方的自殺意念。事實上恰好相反!透過真誠地傾聽生命中的困境、理解「自殺背後的種種感受與想法」,反而具有同理與療癒的功能,如何給予病友有效且及時的協助,可採取以下「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因應方式:

 

  • ▲ 一問 (to ask):主動上前詢問、給予關懷並積極傾聽。
    如:「你今天看起來好像有心事,願意和我說說嗎?」,以關懷的態度、減少個人過多的價值判斷去接觸病友,認真聆聽當事人說話背後的感受,試著把焦點放在問題本身。傾聽病友所說的每一件事,對「自殺意圖」做確認及再澄清;對病友而言,「被聽到」本身就是一種撫慰的力量。

  • ▲ 二應 (to response):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如:「原來是這樣,難怪心情會這麼不好」、「當你心情不好時,可以隨時打給我,跟我說說。」真誠、不帶批判的回應,減少當事人覺得「被遺棄」的感覺,如實地將想要幫助他的心回饋給病友,但請謹慎小心地給予承諾或保證;對病友而言,不論是生活上或心理上,「同在」,本身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

  • ▲ 三轉介 (to refer):進行醫療、心理、社會等專業資源轉介並持續關懷。出現自殺意念的癌症病友,常常認為自己是無法得到任何幫助的。因此,最佳的轉介方式是直接帶領當事人獲得幫助,次佳的轉介方式是徵得病友同意後進行轉介,其次才是協助病友提供關於諮詢或專業協助的資訊。

 

自殺風險是可以被降低的,求救訊號(自殺意念)是可以被看見的。自殺是「漸進的歷程」,平時保持對病友憂鬱情緒的高度敏銳,一旦發現其有持續憂鬱的徵兆,便可適時給予關懷及問候,在初期就先避免病患持續陷入憂鬱漩渦中;而在每次與病友的互動中,透過其言談、行為、情緒、與生活型態上的觀察,我們亦可提早辨識出那些可能萌芽的「自殺意念」,經由「自殺防治一二三」步驟,病患能被聽見、被看見、被支持、被接納,能有效降低其自殺意念、與自殺行為的發生。

連結社會資源:提供更完整且持續性的協助

當我們陪伴病友們走在生命的幽谷時,是一段歷程、也是一條漫漫長路, 除了助人工作者有自殺防治的專業知識外,適時連結相關的社會資源,亦能提供病患更完整且持續性的協助。目前全國自殺防治安全網的建置,包含各地區生命線、各地區心理衛生中心、各地區精神醫療責任醫院、及24小時自殺防治直撥專線等;全國各社政、民政單位之社會福利補助,如經濟補助、康復輔助品、心理諮詢機構、交通協助等,亦可多加利用。

諮詢專線:

  • 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諮詢專線: 1 9 9 9 轉8858(幫幫我吧)
  • 2 4 小時 生命線:1995(要救救我)
  • 24小時 張老師專線:1980(依舊幫你)
  • 2 4 小時 安心專線: 0 8 0 0 - 7 8 8 9 9 5 ( 請幫幫、救救我)
  • 24小時 緊急醫療救護專線:119

社政協助:

  • 急難救助與家庭支持性服務
  • 低收入申請補助
  • 急難救助與馬上關懷
  • 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
  • 身障者托育養護補助
  • 老人福利補助
  • 婦女及兒童托育業務

 

* 部分資料引用自:萬芳醫院許恩僑護理長研習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