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We Can.I Can.』
全癌症十大密碼  各年齡層都有癌症防治關鍵
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今年是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連續三年以『We Can.I Can.』為主題,呼籲全球「以個人或團體之力來減輕全球癌症的負擔,一同抗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身為國際抗癌聯盟的會員組織,在每年的2月4日均與全球共同響應UICC「世界癌症日」之倡議,透過組織團體(We)及個人(I)共同展現抗癌決心,尤其今年UICC特別著重在不同年齡層中,提倡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並且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在防癌抗癌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2030年 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大幅攀升
癌症發生率越來越高,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賴基銘教授引述UICC的資料指出,癌症每年在全球導致超過880萬人死亡,相較去年的800萬人,增加了1成,增加速度驚人。而UICC也預估,在未來20年,世界癌症死亡人數將高達每年1,300萬人,也就是說,到2030年癌症死亡人數將為現在的1.5倍。而全球癌症發生率亦逐年提升,根據UICC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新診斷癌症個案數每年高達1,400萬人,2030年預估成長將超過5成達2,170萬人。UICC也表示,全球常見前五大癌症依序為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與胃癌,而避免常見的癌症危險因子如抽菸、酒精、環境、不健康的飲食型態、缺乏運動以及致癌相關感染症等,將可預防三分之一常見的癌症。
相較於台灣,賴基銘醫師表示,癌症已經連續35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的首位。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數據,2015年癌症新發生病例高達10萬5,156人,代表著「癌症時鐘」又再快轉6秒,每5分鐘就有1人罹患癌症,而2016年健保支出中,癌症醫療費用又再創新高,和癌症相關花費達845億,對國人健康及國家健保支出都是一大負擔。
全癌症十大密碼 你注意到了嗎!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男性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6.5人,前10大癌依序為:大腸直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膀胱癌。女性標準化發生率則為273.1人,前10大癌依序為: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賴基銘醫師說,除了十大癌症、十大死因,在每年公佈的癌症登記報告數字裡面,有許多隱性的資訊較少被提起,從小孩到老年、男性到女性,受癌症的威脅不盡相同,本會也做了細部分析,提醒各個族群的國人,應提升罹癌風險的正確認知。
1. 大腸直腸癌連續10年成為台灣最多人罹患的癌症 (15,579人/年)
| 前十大發生人數最多之癌症 | |||||
| 1 | 大腸直腸癌 | 15,579人 | 6 | 攝護腺癌 | 5,106人 | 
| 2 | 肺癌 | 13,086人 | 7 | 胃癌 | 3,849人 | 
| 3 | 女性乳癌 | 12,360人 | 8 | 皮膚癌 | 3,799人 | 
| 4 | 肝癌 | 11,420人 | 9 | 甲狀腺癌 | 3,618人 | 
| 5 | 口腔癌 | 7,628人 | 10 | 食道癌 | 2,587人 | 
2.因肺癌死亡的人數最多 (9,372人)
| 前十大死亡人數最多之癌症 | |||||
| 1 | 肺癌 | 9,372人 | 6 | 乳癌 | 2,176人 | 
| 2 | 肝癌 | 8,353人 | 7 | 胰臟癌 | 1,996人 | 
| 3 | 大腸直腸癌 | 5,722人 | 8 | 食道癌 | 1,731人 | 
| 4 | 口腔癌 | 2,936人 | 9 | 攝護腺癌 | 1,347人 | 
| 5 | 胃癌 | 2,315人 | 10 | 卵巢癌 | 656人 | 
3.台灣男性比女性罹癌率高,且罹癌後死亡比例較高
| 
 | 男性 | 女性 | ||
| 
 | 人數 | 標準化發生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 人數 | 標準化發生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 
| 罹癌 | 56,642人 | 336.5 | 48,514人 | 273.1 | 
| 死亡 | 29,215 | 164.6 | 18,545 | 92.8 | 
4.女性罹癌年齡較男性早,癌後死亡年齡女性較晚
| 
 | 男性 | 女性 | 
| 發生年齡中位數 | 64 | 61 | 
| 死亡年齡中位數 | 68 | 71 | 
5.女性最好發癌症是乳癌
| 排名 | 癌別 | 標準化發生率(每十萬人口) | 
| 1 | 乳癌 | 73.0 | 
| 2 | 大腸直腸癌 | 34.9 | 
| 3 | 肺癌 | 28.5 | 
6.男性最容易罹患的是大腸直腸癌
| 排名 | 癌別 | 標準化發生率(每十萬人口) | 
| 1 | 大腸直腸癌 | 52.1 | 
| 2 | 肝癌 | 46.5 | 
| 3 | 肺癌 | 44.2 | 
7.未成年血癌是最大威脅,也常見腦癌及淋巴癌
| 0-9歲 | 10-19歲 | 
| 血癌 | 血癌 | 
| 腦癌 | 淋巴癌 | 
| 淋巴癌 | 甲狀腺癌 | 
8.社會新鮮人小心甲狀腺癌、淋巴癌;30歲後女性受乳癌威脅,男性受大腸直腸癌威脅增加
| 20-29歲 | 30-39歲 | 
| 甲狀腺癌 | 乳癌 | 
| 淋巴癌 | 甲狀腺癌 | 
| 睪丸癌/乳癌 | 大腸直腸癌 | 
9.中年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峰,中年男性大腸直腸癌、口腔癌逐漸增加
| 40-49歲 | 50-59歲 | 
| 乳癌 | 乳癌 | 
| 口腔癌 | 口腔癌 | 
| 大腸直腸癌 | 大腸直腸癌 | 
10.銀髮族的癌症:大腸直腸癌、肺癌、肝癌
| 60-69歲 | 70-79歲 | 80歲以上 | 
| 大腸直腸癌 | 大腸直腸癌 | 大腸直腸癌 | 
| 肺癌 | 肺癌 | 肺癌 | 
| 肝癌 | 肝癌 | 肝癌 | 
各年齡層都有癌症防治的因應策略
預防、降低風險、了解風險並早期尋求診療
賴醫師依照UICC的建議強調,每個人都應該依年齡的進程,採取不同因應的防癌行動:
一、胎兒和嬰兒期應重視(1)維持健康的體重和飲食,同時減少懷孕期間接觸到致癌物質;(2)餵母乳可以降低母親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並且提供嬰兒營養和保護;(3)1至2歲的嬰兒應接種B型肝炎疫苗以保護肝臟並降低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
二、孩童時期(1)儘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做到蔬果彩虹579、和規律運動;(2)10歲以下的兒童應避免長時間曝曬太陽、暴露致癌物質(如:香菸、二手菸、煙霧、汽車廢氣)或有害的化學物質(如:農藥以及含雙酚A (BPA)的容器等;(3)9~13歲的女孩建議接種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4)父母、老師、家屬應留意孩童癌症徵兆,並儘早發現及治療。
三、青春期是關鍵時期,(1)所有的行為與生活型態會在生命中影響日後的身體狀況,包括抽菸、喝酒和不良的飲食習慣等,這些行為都會增加日後罹患癌症的風險;(2)性教育非常重要,青少年應了解如何避免接觸到HPV(人類乳突病毒)和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這些都是會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3)維持體能並規律的運動,可幫助降低癌症發生風險。
四、成年時期(1)女性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檢;(2)口腔癌高危險的族群應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3)50歲以上年長者無論男女性都應該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4)45歲以上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
力行全民練5功 可以降低60%-70%罹癌風險
賴醫師指出,台灣政府的癌症篩檢政策已經領先全球,提供免費完善的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及口腔癌),提醒國人一定要善加利用,以便在癌前病變或癌症的早期即可確診,爭取最佳的治療成效。
賴醫師再次呼籲:「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包括飲食、運動、肥胖、菸害等皆有密切關聯,希望國人一起響應世界癌症日『We Can. I Can.』主題,且確實做到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推廣的整合性防癌概念--「全民練5功」,「5功」指的就是健康生活型態的5個守則:攝取足量且多色蔬果的「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以及定期篩檢。透過實踐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以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遠離癌症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