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認識胰臟癌


 

胰臟癌

                                                                                                                                                  文/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 黃燦龍

     日前知名創作家梁弘志先生因罹患胰臟癌過世,胰臟癌再度成為媒體及社會大眾矚目的焦點。的確,胰臟癌在一般國人心目中是屬於較陌生的一種癌症。然而過去多年的歲月中,前日本裕仁天皇、知名畫家席德進先生、及前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專家陳拱北教授,也均死於此種惡性疾病。因此,多年來每隔一段時間,胰臟癌總會成為人們心中莫名恐懼的絕症殺手之一。

     胰臟癌的發生率近年來在國內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國人平均每十萬人口約有五人罹患此症。此疾病在美國排居其國人的第四大癌症死因,而依我國衛生署公告,胰臟癌在民國八十八年位居國人的第十大癌症死因;八十九及九十年雖降為第十一位,近年來仍徘迴在第十名上下,而漸漸被國內衛生當局及醫界所重視。胰臟癌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至十,即使是僥倖可被切除的胰臟癌,不論各種手術方法的追蹤統計,病人術後的五年的存活率也無法超過百分之二十。因此如何教導國人預防或早期診斷出胰臟癌是降低此類病患死亡率的最佳辦法。

     一般言之,男性國人得胰臟癌的機率幾乎是女性的二倍,至於從年齡分布分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胰臟癌病人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從過去的各項研究顯示,有關胰臟癌的高危險因子中,抽煙是最有可能重要的因素之一,據統計因抽煙而得到胰臟癌的風險是不抽煙人的三‧二倍。至於在一般飲料中,以咖啡和酒類對增加胰臟癌罹患率的影響較受到重視。然而對於既抽煙、又喝咖啡且常常大量飲酒的人,其得到胰臟癌的機會更會大幅提高。依國外研究及文獻統計顯示,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和胰臟癌也有密切關係,其中包括高脂肪飲食、體重過重等,也均屬於罹患胰臟癌的危險因子。此外,罹患慢性胰臟炎、或接受過胃部次全切除的患者,他們得到胰臟癌之危險率為正常人的五至七倍。

     胰臟癌目前已被認為是和遺傳因素或某些基因調控比較有關的惡性疾病,依據各項研究顯示,家族性的胰臟炎、家族性腸道多發性息肉、或是Peutz-Jeghers症候群等均有可能導致胰臟癌的發生。胰臟癌組織的基因或分子改變,經過去多年的研究已知:K-ras基因是較有關連的致癌基因,胰臟癌細胞約有50~80%會呈現K-ras基因的陽性表現。此外,p53, p16, DPC4等,也都是被發現和胰臟癌有關的抑癌基因。

     雖然現今國內外對上述四種基因和胰臟癌關係的研究已有相當的了解,但臨床上仍無法預防胰臟癌發生或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化學治療新藥-Gemcitabine雖然對部分胰臟癌病人有療效,但也不過可延長數個月的存活時間。我們相信可能尚有未發現的胰臟癌產生相關基因,或許未來醫學界將可發現更有意義的致癌或抑癌等基因,而可發展出更有效的治療新藥。因此,如能以現今更先進的基因體研究技術,如DNA微陣列、或蛋白質體等方法,作為胰臟癌細胞的異常基因表現的研究,將能更詳細地解開胰臟癌細胞基因改變的奧秘,及發展出更簡易的偵測檢查方法,或是合成治癌新藥。希望不久的將來,隨著醫學研究的精進,將會有更多的發現及治療新法來控制此一棘手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