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我在安寧病房的難忘回憶 」一個護理師的安寧照護經驗


 

「我在安寧病房的難忘回憶」一個護理師的安寧照護經驗

魏怡珊/前馬偕醫院安寧病房護理師(現為門診護理師)

離開安寧病房有二年的時間了,那八年來在病房中照顧的每一位病人、每一個故事都是我這一輩子最美的經驗、最難忘的回憶...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志銘哥是在一個周末的早晨,在和大夜班護理人員交完班沒多久後,就聽到護送阿姨說:3210B有新病人到!我帶著簡單的評估工具及記錄單就到病房去迎接我的新病人。志銘哥三十多歲,個頭很高壯,是一位頰癌合併有腦轉移的病人,他手術過,也做過很多次的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一次與志銘哥接觸的時候發現他話不多,一直皺著眉頭,右臉頰的部位覆蓋著一塊已經濕透且發出臭味的棉墊,他總是用手托住著傷口,看起來很痛、很不舒服的樣子。在做完簡單的評估並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先給予一個低劑量的止痛藥,然後再協助傷口的處理。志銘哥的傷口是很典型的腫瘤性潰瘍傷口,範圍由右眼下方一直延伸至下巴的部位,傷口外觀有明顯的黃黑色壞死組織,周圍還不停地滲血,掀開棉墊後惡臭味更是漫延了整個病房。

志銘哥告訴我右臉頰的傷口整天不停的抽痛,讓他根本沒辦法好好休息,傷口的分泌物很多、很臭讓他根本不敢出門,小孩子也不願意親近他,他說得了癌症讓家中所有的人生活大亂,太太為了照顧他也沒有工作,五歲的小女兒也只能先請婆婆幫忙照顧,剛開始他其實很排斥來安寧病房,當醫師建議他來住這裡的時候他覺得醫師要放棄他了,要不是真的痛到受不了了他才不會來這裡。

志銘哥的太太說她的壓力很大,家裡現在沒有收入,房貸、醫療費錢都不知道從哪裡來?每天在家傷口濕了又換、換了又濕可是一直都沒比較好,只要志銘哥一不舒服就對她發脾氣,她也總是默默承受。

瞭解志銘哥的狀況,和醫師、社工、牧師、義工等團隊人員討論後,決定先解決他的疼痛及傷口問題,再請社工評估其經濟上的需求,尋求牧師及義工的資源,能多關心病人及太太心裡上的壓力,多予陪伴及會談。

後來團隊花了幾天的時間用PCA pump(病人自控止痛機器)來調整志銘哥的止痛劑量,找到合適的傷口換藥方式、溶液及敷料,志銘哥能明顯感受到來到安寧病房後身體不適的改善,他也開始願意偶爾踏出病房門到護理站大廳的窗台旁曬曬太陽,和其他病友一起拼圖。太太也在團隊的鼓勵下在假日的時候帶女兒央央來醫院看看爸爸,志銘哥身體舒服了,比較願意去抱央央,當央央說:爸爸沒有臭臭!那ㄧ刻~大家都笑了!

與志銘哥建立好了關係,我們也逐漸讓他明白之後有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例如:腫瘤性潰瘍傷口的逐漸擴大、出血等,甚至是有那麼一天當生命進入到末期、臨終階段,他需要對生活上及後事的事先做準備。 

一段時間後我們也開始著手準備志銘哥的出院事宜,團隊考量後幫他轉介安寧居家服務,醫院的醫師、居家護理師、義工等不定期的到志銘哥家探訪,出院前護理人員也教導太太在家中的換藥方式、PCA pump alarm時的處理方法,並請太太在醫院回覆示範實際操作換藥方式,提供病人及家屬在家可以隨時與醫院聯絡的方法。之後志銘哥出院了,離開醫院的那天我記得他是揮著手、微笑地和我們道別,和他剛進來安寧的模樣是截然不同的。

許多人對於安寧病房的第一印象是:沒有治療、沒有希望的地方,來到這裡就像是被醫師宣判了死刑,只能等待死亡。對我來說來到安寧病房的病人是幸福的!在這裡他們能得到最適當的緩和醫療照護,讓病人及家屬心靈得到滿足,使病人在末期、臨終的生活能更有品質、更有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