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


 

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  

      『在這許多的子宮頸癌危險因子中,如:過多的性伴侶及過早的性交,或許都是過去的無奈。如今妳唯一能掌握自己命運遠離子宮頸癌的利器,就是定期做子宮頸防癌抹片。』

 

   六十三歲的張太太由媳婦陪著來做抹片,她害羞的說:不是我想做抹片,是我兒子看到電視廣告「六分鐘護一生」,一定要媳婦陪我過來做抹片。醫師,會不會痛?我從來沒做過抹片,實在「歹勢」。她彆扭而又不習慣的上了檢查台,醫師將潤濕過的鴨嘴器輕輕將陰道張開,迅速的以抹片棒及抹片刷分別自子宮頸表面及子宮頸管內,將細胞抹出交護士小姐塗抹於玻片上。內診完後,她卻不明究裡的說:醫師你還沒幫我做抹片。至此,張太太才知道抹片不僅快速而且不會痛。

 

  不論是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妳絕對不可能自己感覺到,因為子宮頸癌的發生是無聲無息、不痛不癢、不會出血也不會有異常白帶。若無輔助的診斷工具,甚至連醫師也不能直接看出子宮頸的「癌前病變」,除非子宮頸癌已惡化到較為嚴重的程度。因此,必須借助特殊的篩檢方法才能早期發現子宮頸的病變。子宮頸抹片是最為簡單、方便、經濟、且能大量施行以發現子宮頸病變的篩檢方法。

 

  自1940年代,美國就已開始廣泛應用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癌。到1970年代,三十年中,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從降低了70%。1993年美國統計,80%的成年婦女兩年內曾接受過子宮頸的抹片篩檢。目前,台灣婦女的抹片率不到30%,亦即大部分的婦女未曾接受子宮頸的抹片檢查。沒做抹片的原因有:擔心抹片疼痛不適、害羞、醫學常識不足、無迫切性、太忙或不積極、對抹片篩檢無信心、自認為不可能得到子宮頸癌、逃避萬一檢查出有病的心理負擔等。統計指出,婦女一生中若從不做抹片,她得到子宮頸癌的機會約是3%,若每年做抹片可以降至0.1%。(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 Evaluation of Cervical Cytology, 1999) 因此,要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最便捷的方法是每年做子宮頸抹片篩檢。

 

  絕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是發生在子宮頸表面扁平上皮與柱狀上皮細胞交界相互移形轉變的地帶,該地帶的上皮基底層細胞生長型態較為活躍,易受人類乳突病毒的侵犯攻擊,當細胞感染了高危險型病毒的致病基因成為病毒感染細胞。被這病毒感染細胞的命運有三:約70%會自行痊癒,25%會持續保持這病變,5%會惡化為更嚴重的病變包括子宮頸癌。雖然保守估計,自病毒感染細胞演變成為子宮頸癌的時間約為5-10年以上,但這類患者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600倍。

 

  研究指出,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的發生關係密切,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組織內都可以找到人類乳突病毒的致病基因。但需注意的是,當陰道子宮頸採樣檢查顯示有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反應,只表示妳受到該病毒的感染,但並不表示已發生細胞病變。

 

  一般認為三十歲以上且其陰道子宮頸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的檢測,經間隔一年以上仍有陽性的發現,她發生子宮頸癌的機會將大大增加;若間隔一年後的病毒檢測變為陰性,其發生子宮頸細胞病變的機會並不會增加。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罹患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因子有:妳接觸的男方或妳自己有過多的性伴侶,包括:過去的妳、現在的妳、過去的他、或現在的他;男伴以前的性伴侶曾罹患子宮頸癌者;年紀輕輕就有性生活;曾有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者;曾有異常子宮頸抹片者。這調查結果呼應人類乳突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為性交,而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關係密切。個體免疫能力缺損,如:器官移植、愛滋病患者、以及抽煙的女性,會影響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也易於罹患子宮頸癌。

 

  子宮頸防癌抹片雖能大大幫助婦女減少子宮頸癌的威脅,但不可諱言的是:子宮頸抹片對子宮頸細胞病變的診出率僅約達60%。為減少抹片篩檢的失誤率,醫師除了要瞭解抹片工具的缺失外,也要敦促婦女遵守子宮頸抹片前必須注意的事項:

 

一、追蹤前次抹片結果的再抹片必須間隔六星期以上。

 

二、抹片前三天不要放陰道塞劑。

 

三、抹片前兩天不要性交或沖洗陰道。

 

四、陰道炎治療後才作抹片。

 

五、避開月經期。

 

六、更年期的賀爾蒙補充有利於抹片的正確診斷。

 

七、子宮頸手術後的抹片追蹤必須間隔三個月以上。     

 

  抹片在子宮頸癌的戰場上確實立下汗馬功勞,但也讓醫生、病人對抹片的篩檢過於信賴,導至醫師生疏於對子宮頸的視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疾病篩檢工具,追尋疾病篩檢的完美永遠有發展的空間。1989年美國醫師Koss稱:抹片戰勝了子宮頸癌,但也製造了悲劇。因抹片而延誤子宮頸癌的診斷是篩檢的無奈。

 

  近年來,美國婦產科醫師朗奇(Lonky)根據臨床上及組織學上的輔證提出抹片無法完全反應子宮頸病變的假說,即抹片篩檢的盲點之一在於「病變細胞不易脫落」。「細胞脫落說」反映出病變組織的本質特性,可能是導致抹片對子宮頸病變的診出率無法達到預期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增強子宮頸癌的篩檢,當今台灣醫學界提供許多輔助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工具:

 

一、喚醒醫師重視子宮頸視診的「陰道螢光檢查」,

 

二、找出高危險婦女群的「人類乳突病毒檢測」,

 

三、增進細胞判讀精準的「電腦液相單層細胞篩檢」等。

 

在追尋高品質的子宮頸癌篩檢時,必須有正確的觀念:傳統的子宮頸抹片是篩檢的根本,輔助的篩檢工具是強化篩檢的角色。輔助篩檢工具不宜輕言取代傳統抹片。

 

  子宮頸癌來自子宮頸「癌前病變」,其演變速度非常緩慢,惡化成子宮頸癌約需十年左右。定期做快捷又方便的子宮頸抹片可以發現早期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此期的子宮頸病變侷限在子宮頸的上皮層內,轉移的機會極微。治療以門診方式為主,僅需做子宮頸的局部電燒圈切片,快速且少傷害,治癒的機會接近百分之百。相對的,當延誤診斷演變為侵犯型子宮頸癌時,就必須住院接受較大範圍的子宮頸切除、子宮全切除術、或更為廣泛的子宮根除術及放射線治療。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其造成的死亡率僅次於乳癌。要讓台灣婦女從身處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中解脫出來,除了教導婦女使其更熱衷於自身的健康照護外,臨床與醫療行政上必須善用新的篩檢技術與觀念提昇子宮頸癌篩檢的「質」,減少子宮頸篩檢的死角。至於「量」的提昇,或許能借由健康保險的力量對定期篩檢的婦女予以鼓勵,借由醫療行政對踏實推廣篩檢的單位予以獎勵,借由醫療政策的訂定對年輕婦女施行篩檢,落實抹片習慣與建立篩檢觀念,畢竟習慣與觀念的養成愈年輕愈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