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子宮內膜癌之中醫觀點


 

蔡真真 台中榮總中醫科主任/主治醫師
中西醫整合醫學會專科醫師

子宮內膜癌在女性生殖道癌症中,發生機率為第三位惡性腫瘤,僅低於子宮頸癌與卵巢癌,同時在衛生署統計中,歷年的個案數也明顯的增加;子宮內膜癌可發生任何年齡,平均發生年齡中位值為52-54歲左右,60%發生在50歲之後;超過90%的子宮內膜癌病患,有異常的陰道出血,而且常發生於停經之後;辛苦的媽媽們,已經忙碌了大半輩子,孩子終於長大了,可以規劃不同的彩色人生,但是當晴天霹靂的消息出現,我們會思考,為什麼身體出現了這些異常的問題?

子宮內膜癌常見於肥胖、暴露過多雌激素、高血壓和糖尿病婦女,在中醫體質上屬於「痰濕」的體質,中醫認為除了影響全身性代謝功能與產生痰濁的病理產物,身體內外之經絡開始因為這些病理產物而發生通路阻塞,逐漸出現臟腑與組織的發炎病變;假若有部份的婦女,分佈在子宮、卵巢的肝經與任脈督脈經絡,產生多量異常的痰瘀病理產物,甚至進一步阻塞嚴重化熱而產生發炎性增生病變,可能就有機會發生子宮相關的腫瘤疾病;哪些不佳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會產生這些異常的體質呢?當壓力大熬夜且久坐缺少運動時,人體會產生「肝氣鬱」的表現,全身性臟腑功能運作會產生異常,會讓病理產物增加;當喜歡吃油炸辛辣高蛋白脂肪與不當的進補食物時,讓人體腸胃與相關代謝器官,產生負擔與形成「濕熱體質」,可能讓部份婦女的子宮產生痰瘀化熱之異常發炎增生病變。

在醫師正確的診斷與評估腫瘤分期之後,我們開始會面對一系列的手術、化療、電療或或荷爾蒙療法;子宮內膜癌標準的分期手術,包含腹內疑似病灶切除、筋膜外全子宮切除(extrafascial hysterectomy)、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骨盆腔與主動脈旁淋巴結和網膜的取樣切除等,因為會產生傷口與腹腔骨盆腔經絡的異常,所以手術後1個月內在飲食與生活上,必須避免過早進補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四物湯、八珍湯、人參與十全大補湯等,以免增加手術後出血、感染、腸沾黏等併發症的機會;而骨盆腔放射線治療,急性期容易產生腹瀉、尿道發炎,慢性期會出現血尿、血便、腸沾黏或下肢淋巴腫,會建議病患要特別注意腸營養吸收與膠質食物之攝取,可以減少因放射線治療產生腸道、膀胱「熱毒傷氣陰」的慢性發炎反應;常用的化療藥doxorubicin 和cisplatin,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骨髓抑制、心血管副作用或腎功能受損,在中醫調節抵抗力與體力的過程中,不建議病患一昧的進補,必須提高腸胃道營養之吸收與身體循環,減少化療藥物對身體器官組織的副作用。

在子宮內膜癌治療過程中,很辛苦,也會接觸到各種健康食品與民間草藥偏方,每每傳說有神奇的療效,其實常讓病患二度傷害,複雜且頑固的腫瘤疾病,加上每個病患體質之特殊性,一成不變的偏方是無法有效果的。目前中醫在輔助治療子宮內膜癌的過程中,必須同時了解疾病的分期與西醫治療計畫,病患體質特殊性,追蹤檢查檢驗的結果,才能在疾病治療分期中,依其變化與副作用,量身訂做中醫治療計畫,才能讓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減少副作用與完成所有的治療追蹤。